5月7日,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民意調查中心在北京發布《2025年全球民眾數字科技認知報告》并舉辦“中國數字技術出海研討會”。本次報告通過國際權威的在線樣本庫,利用問卷調研了來自全球38個主要國家的7599名對數字技術有所了解的受訪者。其中男性占49%,女性占51%;年齡中位數為35-44歲;學歷中位數為大學本科。
調查顯示,86%的全球受訪者認為中國在數字技術領域具有先進性,其中發展中國家為92.2%,發達國家為75.2%;在評價中國數字技術對本國影響方面,83.6%的發展中國家受訪者表示積極認可。從地區分布來看,非洲(94.3%)、南美(93%)、東南亞(91.1%)、南亞和中亞(90.7%)以及中東(88.1%)等國家最認可中國數字技術發展及對其本國影響。
AI技術發展與應用倍受關注,民眾期待與隱憂并存
調查顯示,隨著人工智能從技術前沿加速邁向日常應用,AI已成為未來五年最受全球公眾期待的數字技術。今年年初,DeepSeek以低算力需求實現高性能推理,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為全球各國和企業推進AI戰略提供了新的可能路徑。
除DeepSeek外,其他中國數字科技企業也在不斷升級自研基礎模型。從Chatbot Arena、SuperCLUE等權威評測榜單看,DeepSeek、騰訊混元、阿里千問等已名列前茅;而在AI芯片方面,華為昇騰、寒武紀等多家中國企業的自主研發已取得顯著突破。
與會專家表示,AI未來發展的關鍵,一方面是前沿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另一方面則是應用層面的加速普及。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徐翔指出,當Deepseek作為科技新星實現突破性創新時,以騰訊元寶為代表的APP應用則以良好穩定的用戶體驗,通過“產品+服務、前端+后端、創新+業務”的融合性技術供給,推動了生成式AI技術的擴散、公益和普惠。
面對不斷發展的AI技術,62.7%的全球受訪者認為AI對工作效率有積極影響,64.9%的受訪者認為AI對學生學習有積極影響。但在AI對就業影響方面,全球受訪者均表現出一定顧慮,僅34.9%表示出積極態度。
如何讓更多人群了解AI、用好AI,并緩解“AI焦慮”,已發成為全球性議題。今年4月,深圳市職業技能培訓指導中心主辦了面向汽修、廚師、家政等行業技能人才代表的“AI第一課”培訓項目。騰訊AI培訓師引導“藍領”學員掌握AI數據分析和場景化問題解決能力,提升技能人才在使用大模型產品上的效率。
對此,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典指出,如何平衡和彌合AI帶來的“智能鴻溝”,推動不同階層人士普惠使用先進技術變得非常關鍵。華為、騰訊等科技公司已在積極探索,未來更需各方攜手努力,推動社會群體共享技術進步紅利。
中國數字出海呈現技術+文化“雙螺旋模式”
調查顯示,發展中國家高達83.6%的受訪者認可中國數字技術對本國發展的積極作用。這一結果背后,是近年來全球南方國家同中國日益深化的數字合作。其促進了中國數字科技企業的國際業務拓展,也為南方國家數字化發展提供了助力,實現了互利共贏。
對此,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執行主任、中石化原新聞發言人呂大鵬指出,面對當前發展鴻溝、技術霸權、文化沖突的“全球治理三大悖論”,要以“科技向善”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支撐,讓科技真正造福人類。
具體來說,本次調查顯示,71.7%的全球受訪者認為移動支付是過去五年最為改善自己生活的數字應用。近年來,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為代表的中國移動支付應用正不斷開拓國際市場,為國人出境和外國人士來華帶來更便捷支付體驗。目前,微信跨境支付已覆蓋74個境外國家和地區,支持31個幣種結算。
調查也顯示,50.1%的受訪者認為過去五年,視頻流媒體深刻塑造了個人生活。與此同時,視頻流媒體和娛樂平臺領域,也被受訪者認為是中國領先的數字技術領域之一。在短視頻領域,TikTok已成為全球最受歡迎應用之一;在長視頻領域,中國企業也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截至2024年底,騰訊WeTV、芒果TV為代表的App國際下載量均已突破2億。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研究員孫佳山表示,數字技術和數字文化互相奔赴、有機融合,形成了“技術+文化”的雙螺旋模式。無論是TikTok、小紅書,還是“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通過提供先進的數字技術、多樣化的內容和長期的精細運營,在推動中國文化出海的同時,也促進了跨越國界的人文交流和情感共鳴。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民眾對數字科技創新態度溫差明顯
調查顯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受訪民眾對本國數字科技創新的現狀和前景均存在較明顯差異。其中,發展中國家受訪者對全球科技議題的關注度為74.2%,而發達國家僅為50.5%。發展中國家受訪者對本國科技創新的滿意度為68.8%,發達國家則只有57.8%。
而在被問及本國科技創新的未來前景時,發展中國家受訪者持積極態度的比例為64.8%,發達國家則為42.6%。其中,越南、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約9成受訪者都表現出積極信心;相比之下,日本受訪者中只有25.6%認為本國科技創新將繼續增長,德國、法國和加拿大等國受訪者對本國看好比例也均不足4成。
與此同時,調查也顯示,越年輕的群體,對本國科技的滿意度、對全球科技議題的關注度都更高;同時對科技創新的未來預期、對中國數字技術對本國的影響,態度也更加積極,代際差異甚至可達23個百分點。
對此,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王維佳表示,發展中國家人口結構相較發達國家更年輕,發展內驅力和對科技改善生活的期待也更突出。可以說,年輕一代既是科技創新的使用者,也是塑造未來的參與者。南方國家和年輕一代將是中國數字科技企業繼續拓展國際市場、深化國際合作、提升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戰略支點。